近日,為加大對內蒙古地理標志保護和運用的支持力度,提升地理標志運用能力和水平,以地理標志為載體傳承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結合當地旅游資源,由內蒙古自治區(qū)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(內蒙古自治區(qū)知識產權局)指導,內蒙古文旅集團設計制定地理標志文化旅游系列產品,聯合內蒙古烹飪餐飲飯店行業(yè)協會推出“沿著中國地理標志去內蒙古旅行”系列旅游線路產品。呼和浩特作為內蒙古自治區(qū)的首府城市,將地標物產與青城的文化、風光、民俗深度綁定,讓游客在漫游中沉浸式感受地理標志的品質魅力與青城的獨特韻味。
初抵青城,舌尖之旅率先開啟。游客可赴“地標火鍋宴”:柿子哥黃柿子火鍋以五原黃柿子、固陽燕麥、武川黃芪熬底,搭配蘇尼特羊肉、扎蘭屯木耳等涮品,佐以五原向日葵、磴口華萊士瓜;額爾敦傳統(tǒng)涮主打錫林郭勒羊肉,配錫林郭勒馬奶、阿巴嘎策格等草原風味——這些食材均是內蒙古地理標志的代表,承載著北疆農耕與飲食文化的精髓。暮色中,可夜游國家重點鄉(xiāng)村旅游示范村惱包村,或沿東河賞霓虹波光,隨后入住市區(qū)酒店休整。
次日聚焦“文化+物產”。上午走進國家一級博物館內蒙古博物院,20.9萬件/套館藏勾勒出內蒙古從史前文明到草原絲路的歷史脈絡,也暗藏著地理標志產品背后的人文故事。午餐在西貝莜面村,武川莜面、和林格爾羊肉等地標食材化作莜面窩窩、手扒肉等美味,每一口都是勞動智慧的傳承。午后探訪呼和浩特羊絨及羊絨圍巾地理標志體驗中心,觸摸“草原軟黃金”的細膩質感,了解其獨特加工技藝。入夜后,打卡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(qū)塞上老街,嘗焙子、羊雜碎等小吃,再逛4A級大召歷史文化旅游區(qū),感受千年召廟韻味與市井風情的交融。
行程尾聲主打“生態(tài)+收獲”。清晨赴4A級神泉生態(tài)旅游景區(qū),賞黃河岸邊大漠與碧水共生之景,這里的自然環(huán)境也滋養(yǎng)著托縣辣椒、彩米等地標物產。午餐在神泉山莊度假村,托縣辣椒、彩米入饌的托縣燉魚、酸粥盡顯河畔風味。返程后,可在內蒙古優(yōu)質農畜產品展銷中心選購草原牛羊肉、河套糧油等地標伴手禮,把青城味道帶回家。晚餐以“老綏遠燒麥”收尾,和林格爾羊肉作餡、巴彥淖爾小麥為皮,搭配卓資熏雞等配菜。餐后可逛寬巷子、牛街感受煙火氣,或觀看實景馬舞劇《千古馬頌》。
當前,內蒙古市場監(jiān)管、文旅等部門已出臺多項舉措,加強地理標志知識產權保護與品牌建設。這條文旅線路正是“地理標志+文旅”融合的生動實踐,讓地標產品成為串聯青城風光與文化的紐帶,為游客帶來兼具煙火氣與地域特色的旅行體驗。(完)
北疆新聞 | 內蒙古自治區(qū)重點新媒體平臺,內蒙古出版集團?內蒙古新華報業(yè)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(fā)布服務一類資質平臺。
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,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,轉載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,并附上原文鏈接。
二、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(作品)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,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,聯系郵箱:bjwmaster@163.com。
版權聲明:北疆新聞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-1
Copyright © 2016- 北疆新聞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15120200009-1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:(蒙)字第631號蒙公網安備:15010502001245